我来自农村,社保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是不愿意缴纳的!”3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立法大讨论,一位来自美团的90后外卖小哥道出自己的想法,引发舆论热议。(《解放日报》3月27日)
这场立法大讨论的氛围和质量,着实令人振奋。参与者涵盖新业态的多个相关群体,有一线劳动者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有平台企业,还有行业协会、人大代表。各方畅所欲言,打破了许多信息障碍,特别是会上让新业态劳动者充分吐露心声,更是十分难得而且必要,这不但让“小哥”反映其工作生活上的难处,值得社会各界充分重视,也是在建立健全“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机制,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样的大讨论多多益善。
归纳小哥们的发言,他们不愿缴纳社保的原因有四方面:费用偏高、缴费时间偏长、工作不稳定、社保欠缺统一性和灵活性。“房租加上水电煤至少要2000元。如果缴社保,每个月个人要出700元。我上有老、下有小,700元这笔支出更愿意用在当下。”“按照规定社保要缴满15年,我们很难做到,而且快递行业中50多岁的小哥占比也不少。”“我不确定会在上海待多少年。”“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在老家都有新农合。”这些质朴的话语,体现了劳动者的现实和精明,正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经济理性人”。
社保是面向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储蓄和保障,本质上是一种超长时段的“延迟满足”。如果这种延迟满足还要求当下每个月都支付较高额的费用,那么它带来的“痛感”无疑是剧烈的,付费自然不会是积极的,这是人性。而且,新业态劳动者的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工作风险较大,这些不确定性再叠加生活的压力,会迫使他们更加“活在当下”——不缴,手头的钱还多些;缴了,如果哪天受伤了或者车子坏了,送不了单了,不但需要现金维持生活,也更没闲钱缴纳社保了。更何况,如果要换个地方谋生,社保的异地转移仍然存在某些堵点,各地的缴费水平与享受金额也不一致,劳动者可能会遇到“老家缴一份,工作地又缴一份”“缴发达地区的高额社保,拿老家的中低额养老金”的窘境。
如何解决新业态劳动者对社保的疑虑?首先要看到,缴纳社保不但是法定义务,劳动者本身也终究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否则,工作意外带来的伤病,能直接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风险暴露多的人反而社会保障少”,这样的逻辑吊诡必须被打破。小哥应当“奔向”社保。其次,不能苛责小哥们的现实考量为“短视”,反而要正视这种诉求,优化、创新社保制度设计,让这群“经济理性人”切实感受到社保的实用和划算。社保应当“奔向”小哥。
不过,优化社保制度设计,牵涉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等多方面的重大调整,难以一蹴而就,所以可以先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痛点,从一点一滴处进行创新,让社保变得更灵活。
在社保五险中,劳动者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项费用共计少则几百,多则一两千元。这对收入本来不高的小哥们是笔不小的“开支”,不但影响他们的纯收入,也会影响他们参保的积极性,还可能会压缩企业的用人规模,影响就业。其实,小哥们最需要的是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其它险种并不显得那么迫切需要。因此,是否可以尝试让他们先参加费用相对低廉、见效又快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先实现局部的、紧迫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积“小覆盖”为“大覆盖”,逐步实现社保对小哥们的全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