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铁广州工务大修段袁泰北:大幅提升国内钢轨焊接内控标准

2024-05-20 来源:南方+
分享:

  今年40岁的袁泰北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务大修段设备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长期在铁路科技创新领域深耕细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钢轨打磨机器人应用、焊轨基地生产线设计及建设、闪光焊轨车中凭正火技术研究、气压焊轨车架车焊接施工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铁集团劳动模范等。

无

  “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最先进的”

  “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钢轨焊接工作量增加。之前焊接是人工打磨,每天几十次重复锯轨、焊接、推瘤、运轨、落锤,让人腰酸背痛,空气中铁屑翻飞,对人体有危害,更重要的是精度控制依赖人工,很难保证,所以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谈起做“高速铁路机器人修磨技术”项目的缘由,袁泰北说道。

  袁泰北先后到了昆明、武汉、兰州等各大基地学习,他发现全国钢轨焊接都还是人工打磨,于是他把目光瞄上了机器人,下决心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最先进的。

无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钢轨也是如此。袁泰北说:“两根需要焊接的钢轨各有不同,怎么确定焊缝的位置,以确定打磨位置和精度成了最大的难题之一。”为此,他使用三维视觉系统检测焊缝位置,测量轨底、轨底角边缘、轨踏面等相对位置,通过法平面方程和切平面方程,确定钢轨的纵剖面、横截面的空间位置,找到焊缝的具体位置和打磨余量。

  难题不止如此,“光是打磨砂轮,我们就选择测试了50多种。”袁泰北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从2015年5月开始,袁泰北带领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2016年9月,高铁钢轨机器人修磨技术正式在红海焊轨车间投入使用。这不仅实现了操作流程简化,还将钢轨焊接内控标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上线至今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兴趣爱好才是干好工作的原动力。”

  刚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件小事让袁泰北记忆犹新:“有个技术问题,我日思夜想都解决不了,后来有一天晚上10点多,月光洒在床前,我不小心撞到蚊帐,突然就来了灵感,马上起床写了最核心的程序,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兴趣爱好才是干好工作的原动力。”

  就是凭着这份热爱,袁泰北参加工作14年来,不光是在焊轨行业进行深耕细作,还在机车车辆运用、工务机械车施工等专业不停学习和实践。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将业务理论吃深吃透,不断积累设备维修经验,还坚持在岗位上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无

  2021年,从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传来好消息,高铁钢轨修磨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对此,袁泰北异常清醒,他将该项奖励所获的奖金上交单位,并诚恳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单位的决策,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参与,还有实践的沃土,才成就了这个项目,我只是做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工作。”

  在高速铁路机器人修磨技术上线调试时,他不断修正、调整各种参数,连续4个月泡在现场,没有在凌晨12点前睡过觉。“家人的无私支持也给了我动力。”带着这样感恩的心态,他执着探索,对焊轨基地设备、移动焊轨装备、工务机械车、T11长钢轨运输车、PLC软件编程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围绕工务大修安全生产和生产力创新献计献策,参与完成了多个国铁集团、铁科院、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在工务机械领域取得近20余项业绩成果,为中国铁路现代化科技创新做出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贡献。

  从刚入路的青年到如今的技术骨干,袁泰北经常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多少人只是偶尔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能够一直追逐自己那轮‘月亮’,可以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其有幸!”袁泰北感慨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