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秀资本”)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和国企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入谋划构建多元金融产业格局,逐渐发展成为广东省、广州市第一家地方国有金融上市公司,拥有“融资租赁、不良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战略投资中信证券”的“3+1”核心产业结构,并控股期货、金融科技等业务单元,公司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榜单,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中国百强企业奖”。
优化转型 蓄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伴随产业结构的变革重塑和转型升级,金融业的发展条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越秀资本顺势而为、主动求变,积极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牢牢把握绿色双碳、科技自强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培育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
一方面深化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南方电网等中央企业,浙江交投、吉利控股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正泰集团、明阳智慧能源等实体产业头部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创新融融协同、产融协同模式,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生态圈,有效夯实了公司的客户基础。
另一方面坚持聚焦主业,深化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业务和资产结构调整优化。公司围绕光伏产业不断创新迭代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直租、经营性租赁、股权投资、新能源专项投资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2023年公司实现绿色投放超250亿元,占新增投放超50%,其中新能源业务投放超160亿元;截至2023年末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4.25GW,服务16万余农户,逐步形成公司特色的绿色金融品牌。
下一步,公司将坚持产融结合发展思路,不断增强金融工作的专业性,着力发挥多元金融产业协同优势,聚焦新能源、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加快探索“投资管理+资本运作+运营管理”新发展模式,不断巩固提升综合金融服务业务和能力优势,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勇担使命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公司认真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充分发挥多元金融业务体系的协同能力,围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以综合金融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助力省、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创新开发宽领域、多形式的绿色金融产品,重点聚焦新能源、环保水务、轨道交通等绿色领域拓展金融服务,累计完成绿色投放超1100亿元;2022年以来重点围绕清洁能源领域探索发展分布式光伏业务,累计投放超200亿元。
科技金融方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平台作用,聚焦绿色新能源、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了一批优质项目,近三年共22家被投企业实现IPO;以投促引推动中科宇航、奇安信华南总部等被投企业落户广州,不断深化“产业结盟”,服务省、市“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市”战略实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普惠金融方面,积极发展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户用光伏、个贷不良、保险+期货等普惠业务,累计投放超400亿元、服务中小微客户超19万户。
数字金融方面,持续深化科技建设,全面赋能提升业务服务效率,普惠租赁系统、个贷经营管理系统先后获得软件著作权,金融科技子公司获得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省工信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当前,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正不断展现新气象,越秀资本将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主业,深化转型,全面融入、全力服务省、市重要战略部署,持续打造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党建引领
画好金融为民“同心圆”
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公司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坚持从政治视角、政治思维去看金融、干金融,不断增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公司坚持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和改革发展中,全面落实集团和下属企业党建入章程,深入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推动党建和经营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自上而下系统打造“红棉花开”党建品牌矩阵,近年来先后指导培育所辖党组织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州国资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州国企十佳党建品牌”等奖项荣誉,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有力激发党建“红色引擎”助力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谋划转型升级路径,党委带头开展“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聚焦高质量发展举行系列研讨共创深化共识,组织编制高质量发展纲要、绿色金融专项战略,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驱动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
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和金融风险防控的部署精神,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控制,提高治理水平,信息披露连续多年获深圳证券交易所最高评级A级(优秀);着力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扎实推进精益管理和持续改善行动,为高质量发展蓄力增能。
公司深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031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59.36亿元。
各下属企业围绕主责主业践行金融为民初心,越秀租赁通过大力开展户用分布式光伏业务,有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实施,帮助农户增收创利;广州资产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累计收购不良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有效服务区域金融风险化解;越秀产业基金扎实践行负责任投资,大力布局绿色、科技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累计投资近130亿元;广州期货“保险+期货”业务模式有力服务“三农”,累计为超过12万户地方养殖产业农户提供价格保障。
接续奋斗
写好金融工作时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越秀资本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每一位劳动者在越秀集团“不断超越,更加优秀”的企业精神和越秀资本“稳健、专业、协同、创新、以奋斗者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指引下,凝聚智慧、携手拼搏、团结奋斗干出来的,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底气。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越秀资本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专业会创新、敢担当善作为的职工队伍,加快推动业务创新和转型突破;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发展成绩,奋力写好金融“五篇文章”的时代答卷。
○创新案例
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2022年以来,越秀资本控股子公司越秀租赁积极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将“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化绿色转型,新能源业务持续发力,重点围绕清洁能源领域探索发展分布式光伏业务,发挥专业能力打通绿色投放到绿色再融资的资金链条循环。
持续推动新能源产品体系化建设。在户用光伏领域,越秀租赁与多家龙头厂商合作,开展农户共建。在工商业光伏领域,越秀租赁协同越秀集团食品农牧板块、交通板块,开展“牧光互补”等项目,花都农牧、随岳南高速、佛山风行冷链物流光伏项目实现并网运营。在加速布局光伏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风电、换电站等新能源业务,已落地2个风电项目及3个新能源换电项目。
全面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强化标准、流程和制度等要素支持。越秀租赁组建了专业光伏业务团队,招聘多名光伏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骨干;建立产品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配套制度,发布了涵盖项目准入、业务开展、运维管理、租后变更、投保理赔等户用分布式光伏业务全指引手册,提高项目推进和运营效率;优化配套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光伏业务评级授信管理要求,有效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
科技赋能,持续提高运营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越秀租赁打造新能源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对“物”的全方位管理,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该平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接口,已对接多家头部光伏厂商;全面覆盖农户进件审批、光伏设备安装、电站发电小时数监测、农户租金支付等业务环节,实现电站运营状况的可视化监测,并提供发电量分析、工单管理、运维分析等服务支持,截至报告期末,已实现15万余户电站的监控管理。
突破绿色渠道融资,构建以越秀租赁为融资核心主体,越秀新能源及各地子公司作为重要补充的融资体系。越秀租赁新发行47.07亿元绿色ABS产品及10亿元“碳中和”公司,突破银行15年长期限、成本较低的融资,为绿色业务的稳健、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截至2023年末,越秀租赁投放的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4.05GW,户用光伏业务累计服务15万户农户,在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单个农户每年增收2000至3000元,有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实施。未来,越秀租赁在光伏领域加速投资的同时,将进一步丰富新能源资产类型,围绕风电、储能、充电桩等绿色领域重点方向持续开展布局。
○获奖感言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是一项极具分量的荣誉称号,这一荣誉的取得,既是对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奋勇拼搏的极大肯定与鼓励,更为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作为新的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和干劲,锐意进取、拼搏争先,践行金融使命,传递金融温度,奋发有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广东省、广州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大力量。”
○成绩单
●2021年至2023年末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2.79亿元,利润总额124.50亿元,2023年末资产总额1872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31.93%,累计向广州市纳税27.12亿元。
●2023年利润总额位列A股5000余家上市公司第215位,人均净利润位列179家注册地在广东省内的A股上市央企和国企第2位,整体经营指标进入非银金融上市公司同业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