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沈燕芬:懂科技的“土专家”成就富农“大文章”

2023-04-28 来源:南方工报 马大为
分享:

  4月11日,行走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的村道上,两侧是赶在清明节气前完成插秧的农田,一阵春雨后,秧苗长势更喜人。较之往昔,此地农业耕作更快更高效、产量更多更丰硕,这一变化与沈燕芬有直接的联系。

  科技赋农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农业生产者而言,春耕时节最为忙碌,育秧、耙田、插秧、施肥、除草……四五个环节轮番交替进行。“不能晚于清明完成,否则晚造容易遭遇霜冻。”沈燕芬对各类农事相当熟悉,谈起当前的乡村政策更头头是道。不仅如此,个头小小的她开起笨重的农机来,操作同样不俗。

  沈燕芬的父亲专司农机三十余载,经验丰富,村里的农户都爱请他,但因势单力薄,每次仅能帮着干个几亩、十几亩,服务内容也只有耙田、插秧和收割三项。2020年3月,沈燕芬辞去在深圳的白领工作,跟家里其他4个弟弟妹妹一起撑起了家里的农机活。

  如今,“沈家军”所能提供的农机服务已经覆盖农业生产从耕到收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除收割机、拖拉机等传统农机外,沈燕芬引入精量穴旱直播机、植保无人飞机等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培育了一批年轻的农机手团队。

  “无人机效率非常高,一天可完成几百亩的打药任务,其中植保无人飞机更是既能喷洒农药,还能播种、施肥,降低了种植成本。”此次春耕,其所引进的育秧机帮了大忙。育秧机像是一条流水线,土壤不断被传送过来,播种机均匀播种在钵盘里,铺上厚薄合适的土层,便可静待成品。“这种效果更稳定更好。”沈燕芬说。

  做“土专家”

  “决定回来之前,从未想过走这条路。”2020年春节,返乡过年的沈燕芬某天夜里见父亲独坐在客厅长凳上,一脸愁容,次日清晨又出门开农机干活去了。

  春耕时节,正是农机服务订单激增之时,“可父亲身体大不如前,手头工作却愈加繁重”。沈燕芬思忖着,“此时也正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合作社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大机遇。”既然事有可为,在宏观考量与微观纠葛中,沈燕芬放弃了前景尚可的都市生活和维系多年的朋友圈子。

  自小看着父亲在农田里开拖拉机,沈燕芬对农事本不陌生,其父亲所建立的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是增城最早的一批。但当真正上手时,这位“农机二代”才发觉自己只是一知半解。

  刚回来时,除了学习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知识,沈燕芬一有空就在农田里练习、操弄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类传统农机。“有些农田容易陷机,像蕉田地、低洼地,要特别小心、特别稳。”后来,她与妹妹沈笑芬成了增城区首批持证上岗的女农机手,还参加过水稻机收减损、早造水稻机插秧等技能比武,获得不错成绩。

  现在,沈燕芬的操作水平已经堪比“老司机”,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同时,她也评上了中级职称——乡村工匠中级工程师,“这类职称有些笼统,要有细分领域的职业成长成才体系。”这是她到京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之一。

  联手富农

  在农忙时,沈燕芬体会到,仅靠一己之力,难以应对订单任务,特别是水稻收割,非常讲究时效,如果不及时,稻谷过度成熟,收割时会造成不必要的减产,直接影响农户收成。“各家专业合作社能不能来个大联合,实行统一调度,既保证各家业务量,也不耽误农户找农机。”抱着这一想法,沈燕芬频频登门与其他专业合作社洽谈。

  2021年,在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下,广州市首家农机联合社——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沈燕芬被推选为联合社理事长。目前,联合社已由成立之初的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家,进一步整合种苗、化肥、农药、石油、金融等上下游资源,降低农资成本,同时搭建运营客户服务、品牌运营、技术培训、农资保障、财务管理等平台,形成一套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运行机制。

  沈燕芬认为,互联网应用是大趋势,尤其是“农机+互联网”。未来,联合社将聚焦于农业综合服务的示范带动,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发展模式,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条,走专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资源共享之路,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把小农户引入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轨道,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共同致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