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付志华:自主研发十一载 “卡脖子”难题一朝破解

2023-05-08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王艳
分享:

  国内首创无损伤拉丝机构研发,作为发明人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15项,为公司累计节约固定资产投入2000多万元……11年来,付志华一直致力于特种光纤产品关键设备研发、自动化升级工作,为所在公司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作出突出贡献,助力我国解决该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自主研发升级光纤拉制设备

  光纤传像元件具有光学零厚度、集光性能好、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实现无失真图像传输,在微光夜视、国防建设、卫生医疗、图像显示等诸多高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技术的创新积累对中国制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项关键技术被外国把持和封锁,国内企业引进相关技术和设备将面临“卡脖子”的技术桎梏。据悉,国内目前仅有三家企业专业从事光纤传像器件的生产。

  2012年,自动化专业出身的付志华,来到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从事特种光纤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广州宏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晟光电”),进入公司刚成立的新一代高精度光纤拉制设备开发项目组。彼时,宏晟光电产线所使用的仍是20世纪80年代的生产设备,第一代系统控制参数显示都不完善。然而,由于技术封锁,相关设备的引进价格又很敏感,公司生产线的更新换代一直进展缓慢。

  无行业现成先进技术经验可借鉴,缺乏软件模块开发调试的专业人才,付志华回忆,刚加入项目组时,可谓“一穷二白”。对此,全组人员只能白天到生产车间了解一线生产车间操作设备、学习工艺,晚上再回去翻阅相关资料。每一次与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时,付志华和组员都会积极请教相关技术知识。

  最终,经过半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宏晟光电第二代高精度光纤拉制设备投入使用。相比第一代,迭代升级的设备还具有可视化、数字化的功能。以往,产线新员工上手旧设备平均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适应、学习繁琐的功能。而第二代的便捷性和可追溯性,使得该时间缩短为一个月,显著降低了设备的操作难度,提升了培训效率。

  节约固定资产投入2000多万元

  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在那之后,付志华及其组员并未故步自封,他们继续思考着手研发更高精度、更智能的光纤拉制设备。由于家庭在清远英德市,动辄需要加班加点的付志华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但遇上研发的关键阶段和产线订单激增的关键节点,他更是连和家人见一面的机会都腾不出。“有一次甚至三个月没回过家,待在工厂搞研发。这些年,我感到最对不起的还是家庭,但家人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鼓励我。”

  如今,作为宏晟光电技术中心设备技术主管的付志华,携组员研制的光纤传像元件专用高精度光纤拉制设备已迭代升级至四代,实现了光纤丝径自动测量分选、无损伤拉丝等多项先进功能,并已全部推广应用于生产现场,不仅大幅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性能,还为公司累计节约固定资产投入2000多万元。记者在宏晟光电成品展区看到,光纤传像元件是由数千万根细若游丝的玻璃光纤熔合而成,这些光纤的直径仅有4微米——而人的头发丝直径一般在60微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光纤传像器件远销海外,获得客户赞誉无数。

  多年来,付志华曾先后成功完成多棒并列拉丝机研发,实现单机台多组棒拉制,大幅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完成国内首创无损伤拉丝机构研发,实现光纤点接触拉制,减少光纤制造过程的损伤,极大程度提升了产品质量;完成全自动压力机的研发,实现压屏自动打压;完成全自动光锥拉制机的研发,均已推广应用,提升了军工产品性能。

  近日,付志华获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他说:“很高兴获得这项殊荣,也感谢公司给予的支持。今后,我将继续以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理念,在光纤传像元件专用设备研发上持续创新、做专做精,争取为行业技术的进步,为国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