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 匠心筑梦”(三)

2023-04-28 来源:广州市南沙区总工会
分享:


跑出技术升级加速度

  4月14日下午13:40分,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焊接车间多个机器手臂正在忙碌作业。“在焊接这个环节,我们的团队在现场实地查找工艺改善的空间,优化生产工艺,使机器人减少,从而减少工程占地面积。”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海缝公司”)收益改善科副科长杨真说。

  焊接车间生产线是广州海缝公司收益改善科完成的一个技术改造项目。该科室不仅是公司设备工艺技术改造的“顶梁柱”,也是自主研发技术的大拿。去年以来,收益改善科秉持“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重点完成了高自动化率汽车冲压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高效汽车钣金件生产线自动化技术改造项目,为公司节约成本1850万元。科室也通过 工会组织的技能竞赛完成了377人次的培训,为公司技术升级建立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

  锁定四大领域创新

  随着互联网5G技术逐渐成熟,“工业物联+工业数据+工业智能+工业应用”的全过程设备集成平台,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点。为顺应行业技术发展,去年,收益改善科提出了“混动汽车逆变器支架”改善课题,重点针对冲压、焊接、组装、检查四个领域项目进行现场改善。从培训到实地现场发现问题,从组建讲师团队到前往客户现场观看相关工序视频……杨真率领团队22名业务骨干开展了“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的专项培训,通过运用“标准三票”——标准作业票、标准作业组合票、工程别能力表,把握课题对不产生价值的作业环节予以消除,最终实现递减一台设备的目标。

“焊”动未来-广州海缝焊接机器人操作技能竞赛现场(南沙区总工会供图)

  去年1月初,在开展课题改善之前,公司收益改善科不少职工对产品品质不了解,品质负责人宋先保带头建立培训体系,针对员工、班组长、管理人员开展了生产、品质、技术开发、设备培训。同时,公司收益改善科还开始建立讲师库,由宋先保对各兼职讲师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将各业务板块的培训课程需求及时记录下来。为了保证课程贴近现场实际需求,宋先保率队分批前往客户现场学习“标准三票”的运用方法,并在客户所在的车间开展实操培训,查找问题点,将样板线的实操知识整理在记录本上。

  构建全员创意提案分享文化 

  为解决混动汽车逆变器部分零件无国产产品的问题,公司收益改善科组织业务骨干开展专项改善,及时查到新材料作为替代的零部件,推出了橡胶+粉末冶金的构成件零件,可安装到冲压件上,保证了该零件的拔出力、耐久性、焊接强度等各项性能指标。

工作中(南沙区总工会供图)

  “为了实现各项性能指标,公司收益改善科组织模具专家与业务骨干成员一道,开展了连续2个月的奋战,开展了10轮以上的测试,最终将3条生产线减少至2条生产线。”回顾该工艺改善的点点滴滴,收益改善科品质改善骨干宋先保至今仍历历在目。该改善课题打破了混动汽车逆变器部分零件国外垄断,为公司减少了一台设备,直接节约了成本107万元。

  据广州海缝公司工会主席郑乐文介绍,“混动汽车逆变器支架”课题来源于一线职工在现场持续发现得出的创意提案,经过团队集体攻关最终得到应用与实施。2022年,公司工会在一线职工中开展了创意提案发表竞赛,鼓励一线职工将日常工作的心得总结提炼,并在各基层班组中开展互动交流与分享。其中,公司收益改善科“给力组”荣获公司内部一等奖。此举深受一线职工好评。

团队成员(南沙区总工会供图)

  “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一线职工要在本职岗位上,查找改善的空间。2022年,我提出了‘串式法’,将冲压工艺作了优化,有效降低了成本。”公司收益改善科成本改善骨干邱雪玲认为,公司推行的高自动化率汽车冲压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高效汽车钣金件生产线自动化技术改造项目大大降低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

  (编辑:邓佩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