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广东工会工作
欧 锦 张东升
广东是旧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1949年,全省共有私营工商业36.41万户、从业人员60多万人。1953年底,全省私营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7%;私营商业的营业额占全省商业总营业额的72%。广东解放后,中共广东省委(1955年7月l日前是华南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初,全省的私营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基本上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提前完成了对全省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东各级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1.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资改的方针、政策,提高工人群众对资改的认识。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后,广东省工会联合会及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运用各种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工人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广大工人群众和工会干部提高了思想觉悟,划清了与资产阶级的思想界限,深刻认识了对资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深刻理解并掌握了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利用、改造政策以及和平改造的赎买政策;端正了对资改造的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认识,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的对资改造积极性。
2.做好加工订货工厂企业的工会工作。在实行公私合营前,加工订货工厂在广东私营工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大,1954年底,加工订货产值占全省私营工业产值的71.97%。为了保证完成国家的加工订货任务,并为合营作准备,各级工会在这类工厂中发动工人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搞好生产,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国家的加工订货任务。并在工厂中建立与健全增产节约委员会,凡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和决策,由该委员会讨论决定,成员由党、团、工会及资本家共同组成,通过增产节约委员会。加强工人阶级对企业生产的领导,对企业生产进行严格监督,推动资本家改善经营管理,并同资本家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实现了“寓监督于领导”。与此同时又建立健全了企业中的基层工会,并通过基层工会团结和教育企业职工群众与技术人员。通过上述工作,不仅保证了国家的加工订货任务的完成,而且促进了企业自身的改造,为公私合营准备了条件。
3.协助政府做好私营企业公私合营的试点及扩展工作。1954年省工联会私营企业工作委员会到佛山市石湾耐酸陶器厂搞公私合营试点,华南分局统战部到江门纸厂搞公私合营试点,省工联会也派人参加。通过试点,取得了经验,培养锻炼了干部。1955年上半年,广东的公私合营企业,逐渐由点发展到面。8月底,工业方面,公私合营企业已占全省原有私营工业总户数的8%,产值占原有私营工业总产值的31.5%,职工人数占原有私营工业总人数的21%。在扩展公私合营过程中,工会组织发动工人“搞好生产,争取合营;搞好生产,迎接合营;搞好生产,庆祝合营”,把发动职工搞好生产与对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私营企业中进行公私合营工作,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在合营前,发动职工协助政府了解企业情况,做好合营的组织、思想和材料准备。组织准备。主要是健全工会组织,培养和训练工会干部及工人积极分子。思想准备,主要是联系工人思想实际对工人进行前途教育、阶级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工人认识到公私合营的意义和改造,与资本家划清界限,了解有关政策,澄清思想认识,提高觉悟。并对资本家进行前途教育和政策教育,减少合营阻力,推动资本家接受改造,申请合营;材料准备,主要是搞清楚企业的资产(设备、厂房、资金等)及工人与资本家等方面的情况,提供给政府。二是协商阶段。中心是进行合营中有关公私关系的原则及具体问题(如清产核资、人事安排、签订合同)的反复协商,达成协议,办好合营手续。在这个阶段中,工会在对工人进行合营具体政策教育的基础上,组织职工协助工作队按照“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和“量才使用、合理安排”的政策原则,做好清算核资及人事安排等具体工作,这个阶段是合营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与资本家的斗争最尖锐的阶段。三是合营后全力转向生产阶段。合营后,工会发动工人群众协助公方代
表实现企业由改革向生产的转变,配合行政,建立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并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作为工人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支持公方代表、监督资本家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搞好生产的组织形式。同时通过民主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资本家的团结、教育和改造工作,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工作结合起来。
4.发动组织店员工人,参加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在广东私营工商业中,商业户占大多数,小商贩特别多。1952年,工会配合政府发动群众开展了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尤其是不法商人的“五毒”行为。“五反”运动后,工会组织发动工人,协助政府做好在统购统销范围内的私商安排工作,并在资本主义商业中逐步扩展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发动群众开展了新商业道德运动(秤平、斗满、尺码足),推动和监督资本家改善经营管理。当国家实行粮食、食油和棉布等统购统销时,工会又发动职工贯彻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监过资本家遵守国家政策法令。1954年秋至1955年初,由于国营零售商业发展过快,对私商安排照顾不够,相当一些私商经营困难,一部分私营商店倒闭,店员工人失业和半失业增加。既影响了市场供应,又引起职工生活困难。面对这一情况,工会按照党的“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方针,一面协助政府让出一部分国营零售商业妥善安排经营困难的私商;一面发动私营商业工人帮助资本家降低管理费用,降低成本,端正经营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建立和健全各种必要制度,以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一面拨专款救济失业和半失业工人,补助生活困难的工人,帮助工人渡过难关。从而协助政府很快扭转了当时城乡市场供应紧张局面,为保证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5.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合营高潮。1955年底,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向全国同行发出了“私营工商业者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踊跃投身到社会主义行列中去”的号召,从此,广东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便由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阶段。特别是在北京市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形势推动下,广东省迅速掀起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高潮中,各级工会积极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党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方针,组织全省私营企业的工人群众推动资本家申请全行业合营,并夜以继日地协助政府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具体工作。在私营企业工人的支持配合下,广东从1956年1月下旬开始,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对全省私营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工作。在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中,全省各级工会运用专业训练班、短期业余训练班及职工代表会议等形式,共训练了几千名私营企业工会干部。并选拔了大批优秀工人干部,输送到企业行政担任领导和管理职务,其中仅广州市就输送了2980名,汕头市输送了453名。
全行业公私合营工作基本结束后,各级工会立即发动企业工人和店员工人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把工作重点转向发展生产和搞好经营管理。据1956年3月广州市13个专业公司统计,参加竞赛的职工共达24975人,在竞赛中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186件。通过竞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如佛山棉织一厂开展竞赛后,1956年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比合营前的第一季度提高了1.4%。
在广东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东省各级工会组织,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政府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组织、发动群众的独特作用。其中,广东省工会联合会更充分发挥了对全省各级工会的组织指导作用。
省工联会领导高度重视资改工作,采取措施加强对资改工作的领导,及时指导和帮助各级工会解决资改中出现的问题。省工联会于1954年成立了私营企业工作委员会,下设具体工作机构私改科。并要求省工联会各办事处及各市工联会,有条件的,要相应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暂无条件建立专管机构的,要有专人负责,有一位领导分管。在整个资改过程中,省工联合召开了三次会议,研究部署资改中的工会工作。1954年 7月25日至31日召开了省工联会第一届执委会第五次全体执委会议暨广东省第一次资本主义工业基层工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省总执委、市总主席及大中型私营企业工会主席共83人。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总《关于加强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工会工作的指示》,全总、全总中南工委会关于私营企业工会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华南分局统战部关于广东省1954年公私合营工业会议精神。会议听取了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颜志敏关于对资本主义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报告。江门纸厂工会及佛山私营钟锦隆电机织布厂工会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实行公私合营过程中的工会工作经验和在加工订货私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经验。通过这次会议。使全省市以上工会及大中型私营企业工会的领导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对资本主义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实行公私合营的方针、政策,认识到资改是一场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斗争,明确了对资改造中的工会工作任务。1955年12月,广东省工联会召开了私营工业工会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迎接对资改造高潮及高潮中的工会工作。1956年10月,省工联会召开了广东省公私合营企业工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围绕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合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讨论了四个问题:(1)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如何加强对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2)如何解决公私合营企业职工的生活福利问题。(3)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工会如何协助公方代表团结、教育、改造资本家。(4)吸收工人参加企业管理问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罗范群和广东省工业厅副厅长戴雄分别就有关合营企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合营工业生产问题作了报告。这次会议,对如何进一步确立职工在合营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工会在办好合营企业中的作用,发动职工进一步办好合营企业,起了很好的作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是一场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重大变革,不但涉及资方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大批私营企业工人和职员的切身利益。要保证整个合营工作的顺利完成,除了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还必须把全体私营企业职工发动起来,引导广大私营企业职工群众正确认识、积极拥护和主动参与。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工人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省工联会及各级工会在整个合营过程中,紧紧抓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以各种形式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合营中针对部分工人对合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合营的政策了解不够,怕合营后制度严、降工资、减福利等思想顾虑,运用回忆对比、典型带动、思想串联、实地参观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前途教育、阶级教育和政策教育。通过“三个教育”,使私营企业的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合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全面了解合营的具体方针、政策和做法。不断帮助职工克服各种“左”右情绪和思想顾虑,主动积极支持合营。由于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速度很快,全行业合营后,在许多新的公私合营企业中,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又未及时跟上,有部分职工群众产生了不少模糊认识。有的职工对适当安排资方人员不满,认为合营后工人的权利缩小了,说“过去工人领导资本家,现在资本家领导工人”,不尊重私方人员的职权。有的工人对公方代表(行政方面)也有意见。这些情况,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团结合作,妨碍了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省工联合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导、帮助各级工会加强了对新公私合营企业工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帮助各级工会开展这一教育,1956年12月,省工联会宣传部编印了专供各级工会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用的《对公私合营企业职工宣传提纲》,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向广大工人阐述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公私合营企业工会的主要任务等。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工会都发动群众把完成改造与搞好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在合营工作的第一阶段,提出搞好生产、争取合营的口号,发动职工先搞一段生产,为合营创造条件。在合营工作的第二阶段,提出搞好生产迎接合营的口号,在继续发动职工搞好生产的同时,指定专人管生产,及时解决生产问题。在合营工作的第三阶段,提出搞好生产,庆祝合营的口号,在企业合营后,即把工作重点转向生产,以生产为中心,发动群众配合行政搞好生产,显示合营的优越性。因此,在整个公私合营工作过程中,都做到改造与生产两不误,大多数企业在合营过程中,生产不但没受影响,而且都有发展。石湾耐酸陶器厂生产的硫酸埕产量,合营后的10月份比合营前的8月份提高58%,成品率由90%提高到95%。惠阳专区55个新合营厂,1956年第一季度计划产值137万元,实际完成142万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这场尖锐复杂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广大私营企业职工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纽带、支柱和共产主义学校作用,为广东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作者欧锦,是省总的离休干部;当年的省总私改科科长。张东升,现省总工会办公室主任。本文内容摘自《粤工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