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工会的40年

2023-04-25 来源:本网
分享:

廖志华先生的工会故事

  我是1950年4月份到省总工会工作的。1950年初,因为要解放海南岛,省决定从南方大学几千名学员中抽调40人去支援。当时班里就挑中了我。3月份,支前司令部开了一部车来接我们。我们很幼稚,以为解放海南岛就是要去打仗。但是那车却把我们送到广州长堤东亚酒店,那里是支前司令部第四处,广州解放的第一面国旗也是在那里升起的。我们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四野的解放军是东北人,不大懂水性,我们的任务就是发动香港和武汉的海员来广州,集中之后把他们送到雷州半岛,教会解放军划船。第二个任务是派人到惠州等珠江三角洲各个地方去,调查全省大木船的数量。当时解放军先派几团人偷渡到海南岛,然后大部队才渡海,两方面配合。在海南岛琼崖纵队配合下,4月份下旬海南岛就解放了。海南岛既然已经解放,支前司令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我和另外十几人一起被分配到省总工会。1950年的“五一”劳动节,全广州市民集会庆祝海南岛解放。我拿着省总工会的大旗上街,当时还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同志,叫沈吾华,也和我们大家一起庆祝。那天下大雨,淋了一身湿。

  来到省总工会之后,我分配在组织部。当时组织部郑桥是副部长,还有四个人(科长许銘莊、陈向明、岑玉芳和我)。省总工会是筹备阶段,办公地方在万福路和海员工会一起,后来这些同志全部到长堤永安堂办公。当时永安堂有三个单位,一个是农民协会(后来搬走),一个是支前司令部(后来取消),一个是省总工会。省总工会后来做了筹备委员会的招牌,很长,我和几个青年人一起把招牌挂上去。

  省总工会建立起来后,怎样开展工作呢?要组织基层工人入会。当时全总下发了组建基层工会的文件,叫《基层工会组织条例》。郑桥提出,工会组建工作要“从上而下搭架子”,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反对“关门主义”,要发动工人群众参加工会。

  1950年省总工会请叶剑英到大楼会议室作指示。他讲话语重心长,简明扼要,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工会要发动群众把生产搞好,要依靠模范人物,好像当时全市最有名的劳动模范王生保那样的人物,发动职工学习王生保。第二个是要我们象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我们是从国民党旧社会过来的,不要受很多旧的习惯旧的东西污染,工作要出污泥而不染,像荷花一样,要讲清白,要注意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的资本家逃走,很多工人失业,生活很困难,很多地方“三停”(停工、停薪、停火)。当时林叔(林锵云,大家都叫他“林叔”)和郑桥要求我们统计一下全省有多少失业工人。全省工人号称80万,统计出来失业工人8万人(不包括广州市,当时广州直辖中央)。工会怎样去安置和救济这些失业工人是一件大事。当时对资本家的政策是团结、利用、限制、改造。指导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省总工会花很大力气解决失业工人问题。要救济,我们没有钱,就采取了几种办法。一种是生产自救。有些工厂的老板走了,留下一些设备,我们就把工人组织起来,自己搞生产自救。第二是农村正在搞土改,我们就动员一些工人回乡生产。第三是以工代赈。什么是以工代赈呢?就是把失业工人组织起来,去做比较大的社会公共项目,这样工人有点钱,有饭吃,生活可以过下去。比如广州市越秀山的开发大部分就是以工代赈搞出来的。佛山市也采取了很多以工代赈的办法,沙堤机场就是以工代赈建出来的。第四是训练转业,由基层工会对失业工人进行训练,使他们能够从事多种行业各种工作。当时社会上好多打石工人也失业了,生活十分困难。林叔知道后,要求成立打石协会,省总工会就成立“石业工会”,把这批工人组织起来,由工会来帮他们安排工作,这件事情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第五是救济基金。省领导很重视,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工人救济好。当时我们定了一条线,最低生活费是每个人每个月8元钱。省总工会同时向社会强调不准解雇工人,不准使用童工。这样一来工会威信也慢慢提高了。顺德有90名自梳女被解雇,她们写信到省总来。省总工会派人下去调查,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年纪比较老的让她们退休,年轻的重新帮她们安排工作。她们后来还写信来感谢。

  农村搞土改的时候,本来要从省级机关里抽部分人,但是林叔不同意,因为城市里要搞民主改革。1951年我们去搞西江民改,还有码头民改,叫做“一碌竹”运动。西江是从广州、肇庆到梧州,当时那条水路上有好多土匪窝和码头恶霸,就是要通过民主改革打通这些。最初省总工会大部分同志就负责西江民改,我去了“肇昌号”花尾渡(以前的渡船是两条船的,前面是拖船仔小火轮,后面是渡船,没有动力的)做队长,吃住都在船上。晚上开船到肇庆,上岸向工会黎柏松汇报;第二天晚上回到广州,上来向郑桥汇报。我是1951年的9月7日下船,到12月份,群众发动起来了,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

  林叔以前是支前司令部司令,群众观点很强,他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教益。他说:“我们省总机关的同志坐在机关看不到一个群众,但是你把眼睛闭上,脑海里要想到几十万工人。”这句话对我们年轻干部的教育是很深刻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省总机关凡是科长都有一把手枪。枪发下来后,有些同志很得意,把手枪挂出来,枪头凸出来。林叔知道这情况后就在大会上批评:“你们这些同志,就是枪头凸凸,显示自己有枪,这是不应该的。”另外一件事,有一位同志以前也跟过林叔,认为待遇较低,他有时候就讲:“我们这些同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林叔知道后,把这位同志叫到办公室, 批评他说:“你们这些同志, 不能贪图名利,干革命不能贪图享受。”当时永安堂家属还在二楼,偶尔会散落一些万金油在地上,有些同志就捡了一些在口袋里,被林叔发现了。林叔说:“谁拿了万金油,通通交出来,不能触动群众利益,千万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要保持清廉。”后来就没有同志敢拿了。

  有一年广东大旱,林叔带着我和司机一起到番禺抗旱。现在花都管辖的地方当时还是番禺的,叫禺东禺北。没有招待所,晚上我们就住在供销社的二楼,没有蚊帐,也没有床铺,就打地铺睡。他打呼噜,蚊子又多,林叔这样一个纵队司令,就把被子拉上来蒙住脑袋睡了一个晚上。他工作很认真。在勘察的时候,他要我记起来,这叫什么地方,在这里可以搞一个水库,这里可以搞一个水坝。回来之后他叫我写报告给省委。我写好之后,他很认真地修改。番禺县委在市桥,回来几天之后我们又是三个人坐船一起到番禺。那时这里很多河,没有路,坐的是电船。一上船,很多群众认识他,都叫他“林叔”。当年他在这里打游击,和群众关系很好。到了番禺他不去县委,直接到工会去。他喜欢饮早茶,一早就叫我起床和他一起去饮茶。考虑到安全问题,我说这怎么行,很多群众认识你,拦住不让他去,可是拦不住。到了茶楼却因为人太多了找不到座位,只好回来了。后来县委知道他来了市桥,把我们接到县委住了两晚。我们去番禺跟抗旱有关系,是专门过来就抗旱报告征求县委的意见的。现在花都有些地方的水库地点还是按照当年我们勘察时候提出来的建议做的。

  有一次我跟着林叔到珠江三角洲去做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全面贯彻中央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那次活动是省府组织的,团长是副省长陈汝棠,林叔是副团长。我们先到新会。当时的粮食政策是统购统销,有些人反对,视察的时候到处去找群众看看有没有饿死人。我们坐船要经过好多渡口,他们见人就问村里有没有饿死人。林叔态度十分坚决,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粮食政策。

  林叔还很重视基层党委的意见。1953年夏天我跟着林叔坐小吉普车去海南岛出差,同行有张仕娥、欧阳少锋。林叔强调一条,我到哪里不要告诉当地党委。先到阳江,他就让工会安排地方让我们住下来。第二天又去了湛江。刘田夫是粤西区委书记,以前是珠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是林叔的手下。老首长来了,要请他吃饭,也只是到当地有名的“意记”吃了一顿鸡油饭。到了海南铁矿,那是个富矿,一吨矿石里80%是纯铁。当时矿石是要运到波兰去,运输任务很重。我们那一次是按照省委搞民主改革的要求去的。到了矿山之后,因为生产很繁忙,矿山党委书记提出暂时不要搞民主改革行不行,因为一搞的话生产会受到影响,铁矿运不出去,国际影响也不好。林叔说这是省委决定的,搞不搞要省委决定。于是他自己先回去向省委汇报,我们几个留在矿山等待。结果省委同意矿山党委的意见,暂时不搞民主改革。于是我们就回来了。

  林叔和他爱人还很关心我的个人生活,我和邝浣玉的婚姻就是娥姐(林叔爱人张仕娥)和佛山市总工会主席陈燕卿拉线认识的。

  西江民主改革搞完之后,1952年就开始搞三反五反,1953年又到江门市搞民主改革。当时是以省委工作队的名义下去的,省总抽了十几个人(其中有杨生、张斗晖等),由省总女工部部长周萍带队,扎根串连搞了半年。在电厂搞民主改革要发动职工群众,我就找了一个出身贫苦的工人,把他先发动起来,引导他一步一步忆苦思甜。后来,在全市民主改革大会上我作了发言,介绍发动群众扎根串连的经验。市委《民主改革简讯》把我的发言整理出来,发给所有民主改革工作队的队员。这篇60年前我写的文章,现今仍保存下来。

  1954年要调查全广东省有多少民营企业,多少私营企业,省委省政府牵头组成调查队伍,抽了好几十人,按地区调查。我分配到海南区当队长,组织了9个同志。我们先在佛山搞试点,然后才到海南岛去。我们到海南各个县,结果了解到海南岛没有多少民营企业,只有火柴厂、碾米厂、石灰厂,都很小。1955、56年就大发动开始公私合营了。省总工会成立了私改科,放在办公室,还在佛山、芳村搞试点,后来就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了。

  1962年1月省委任命梁广为省总工会主席,廖立民为副主席。上任前梁广带上徐华淑(梁广爱人)和我,由王林昌开车到湛江考察。梁广同志原是粤桂边纵司令,所到之处很受欢迎。随后又到茂名视察,顺便到新兴县住了一晚(梁广老家在新兴)。次日,他要回农村看老家,老家房屋已倒塌,面目全非了。

  1963年5月省委在全省选调40人在省委党校办理论进修班,全脱产专门学习马列原著,我是被选调的其中一个人。后来从党校到农村去搞四清运动,下放黄陂“五七”干校,1971年调到佛山市,在市委宣传部工作,1979年调回省总工会。

  80年代省总宣教部的工作开始是文化补课,同时在全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活动。第二段就是青工轮训,把青年工人组织起来,分批进行轮训。

  1983年全总提倡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这个活动发源于上海,跟着发动全省职工群众积极开展,之后我们就把全省搞得比较好的也能演讲的一些人组成职工读书活动演讲团到全省去演讲。演讲的主题是“读书明理,读书明史,读书明智,自学成才”,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常常是全场满座。回到广州之后,组织了一个大型演讲团在中山纪念堂演讲。那天出乎意料,全场满座静听,掌声不断,演讲内容感人至深,还有的人还流泪了。后来有三个青年写信给当时的省委书记王宁,说他们本来不想来的,被组织安排来听,想着中间就走,结果越听越好,舍不得走了。王宁接到工人的信很高兴,把信转给当时省总工会主席骆胜安,骆胜安就把信给了我。后来省委还表扬了省总工会。这个活动连财厅都感动了。我们想给读书成才的这些同志一点奖励,也就是从财厅申请经费放在银行,把利息拿出来作为奖励。财厅问我们是搞什么活动,是不是上次中山纪念堂那次演讲?我们说是。他们说,那应该给。就给我们10万元做本钱。后来我们每年开一次会,拿利息购买奖品作为奖励。我们的读书活动方式有三种,一种是主题读书活动,主题由单位定,一种是岗位读书活动,一种是兴趣读书活动。读书活动有自学,有自由组合,有相近宿舍组织的小组学习。

  职工教育是工会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后,职工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面向职工、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当时除了基层办学之外,每县市都有一间职工业余学校。那时候全省有15所职工中专,4所职工大学,汕头1所,四会1所,广州1所,肇庆1所。新会的中专办得很好,是当时广东省唯一一所受全国表彰的职工学校。我被聘为“全国职工教育特约研究员”,每年开会,评比文章我都去参加。我写的一篇文章获得全国一等奖。

  我认为办好职工学校有五个经验。第一,办学生源就是财源,没有学生,学校就缺乏经济来源;第二,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办得不好再多学生也要垮台;第三,要联合办学,现在社会上很多单位办学,可以联系社会上有关单位联合办学;第四,要抓好分配,教师待遇分配、学校各个专业之间的分配要平衡;第五,班子是关键,班子的素质是重点,过去我们讲思想好,懂业务,现在市场经济要加三条,还要善管理、会理财、能公关。

  当年省总工会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在全总指导下,开展得很活跃。1983年全省歌手调演,省委副书记王宁参加了开幕式。江门市总工会组织了一个轻歌队,活跃在珠三角一带,影响很好。全总领导发现后,指定要该队长(文化宫副主任)邓丽娉到全总介绍经验。1985年全省召开工人运动会,广东选拔出运动员参加全国二届工人运动会比赛,荣获总成绩第四名。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会徽也是广东省选送的。广东省副省长专门接见了广东在工人全运会上获奖的运动员。基层文化体育活动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能潜移默化改善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增强职工的身心健康,能间接或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是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我努力使职工文化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

  省总工会很重视文化宫建设,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支持地方工会建设文化宫。曾有一段时间广东文化宫工作搞得比较活跃,全省成立了文化宫协会,总结指导各文化宫工作的开展。搞好文化宫工作经验有四条,一是搞好文化宫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铁饭碗”,经济独立核算;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统一;三是文化宫工作要搞活,要有吸引力、凝聚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四是健全文化宫的领导班子,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配备有改革精神、思想好、懂文化、活动能力强、应变能力强的干部担任文化宫的领导。

  1990年全省职业道德教育会议在广州召开,全总宣传教育现场会也同时在广州召开。全总副主席郑万通参加,省委书记谢非也两次到会。广东的职业道德教育于1983年从财贸和教育系统开始,1987年向工交、建筑、邮电、金融等系统全面展开。职工道德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主要内容是“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四职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抓好六个方面基本道德原则的建设:一是“我为人人、人人为大家”的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协调统一的“整体利益”原则;三是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四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钻研业务的爱业、敬业原则;五是讲信用、重信誉、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守信原则;六是既具有独立创造气质又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合作共事原则。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根据各行业的职业特点来开展,做到以下六方面的结合:一要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使职业道德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二要同克服行业的不正之风相结合,努力建树守法经营、廉洁奉公、便民服务、透明办事的精神。三要同职业技能的培训结合,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没有职业技能和技术业务的提高,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四要同建立健全劳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结合,把职业道德教育贯彻到劳动生产的全过程。五要发动群众根据行业、本职制定好职业道德的规范条例。六要建立检查、监督、评比、奖励制度,形成人人都遵守职业道德的好风尚。

  我在省总工会工作之余,生活是欢快的,同志之间如同兄弟姐妹,感情是真挚的,有困难、有问题,尽力相帮。有的同志个人经历曾被误解或错判,我们都不会另眼相看,鼓励他们正确对待,融入温暖的集体中。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周末球赛、游泳、郊游、唱歌、舞会、节日联欢等文体活动。这些欢乐愉快的情景,常常在我脑海中萦绕着。从18岁来省总工会,省总工会在我几十年的生活历程中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内容摘自成立六十周年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