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广东工会特色 为劳动者“筑巢建家”

2023-04-24 来源:南方网
分享:

  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在工会全局工作中至关重要,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成立初期,全省工人阶级已基本组织起来。1953年4月,据87个县、6个市的不完全统计,全省635217名职工中,发展了会员35962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56.4%;国营厂矿职工入会的占75%以上。全省共建立基层工会3381个,组织员4690人。经过七十年的积累发展,截至2022年9月,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已达14.64万个,工会会员达2093.19万人。2022年底,成立新业态工联会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96万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使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一直以来,广东工会典型做法不断,在工会历史上写下了一笔一画的浓墨重彩。

  闯出工会特色道路

  “宝安工会工作模式”全国推广

  1993年调任深圳时,温介平已近天命之年。他主持组建了宝安区总工会,创造了区、镇、村三级工会网络的“宝安工会工作模式”,受到中央领导和全国总工会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图片1.png

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首任工会主席温介平。省总工会供图

  在《深圳口述史》中,温介平回忆,刚上任时,工会环境十分简陋,只有现在新安公园旁边的一栋三层小楼,筹建宝安工会的领导班子也只有一个人。

  “那时候整个宝安除了区镇村所属企业之外,还有2000多家外商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务工和外来人员已经达到46万,所以建立工会的工作量非常大。”

  通过到各镇、街道、企业等走访调研,温介平在基层看到,六成以上的工人都要加班,加班费却没有保障;住宿环境简陋,安全隐患大;伙食也一般,清汤寡水的……“我当时就在想,工人的权益谁来维护?就算成立工会了,这样的企业工会归谁管?所以提出了大胆的建设思路:一年打基础,两年建网络,3年出成效。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起区管镇、镇管村、村管企业的三级工会管理模式。”

  1994年6月,宝安区召开了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在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要村村建工会,3年实现全覆盖。

  当时的企业普遍认为,来宝安投资是为赚钱的,建立工会就是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工人生活、待遇的提高,就意味着企业利润下降。当时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宝安投资,例如日本的老板会说:“为什么我们要千里迢迢来中国投资?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工会。我们在国外被工会搞怕了三天两头组织罢工,把我们的生产都搞砸了。”

  那该怎么做?温介平介绍,当时为了加强镇一级对工会的领导,区总工会与组织部联合发文,要求镇(街道)工会主席,由当地负责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来当。这些党群书记,大都是建设宝安的老功臣,有一定威信。此外还采取抓典型的方法建工会,首先把村一级的工会建立起来,再重点在几家不同的外商企业、民营企业成立工会。“我们提出,在企业成立工会的步伐不能太急,只要成立了就要发挥作用的‘三个一’组建工程——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提高发挥作用一个。工会的宗旨是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我们根据外商和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提出要切实维护企业的具体利益。”

  通过加大对工人生产生活关心力度,重视生产安全问题;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提高生产效率和给予适当奖励;协调解决劳资纠纷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办集体婚礼、建职工夫妻房、给职工提供电脑培训、鼓励职工为公司发展和生产提合理化意见……工会组织迅速获得了企业和工人的认可。

  到1995年,宝安区全区9个镇1个街道,11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起工会。其后在1996年一年内,就组建企业工会1600多家,这个数字在全国都是少有的。为此,全国总工会、、深圳市总工会成立一个联合调查组,来到宝安做调研。1996年8月,调查组专门写了一个《全新的区、镇、村经济发展公司三级工会网络体系——关于深圳宝安区新经济组织工会工作模式的调查报告》,上报给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在报告中调查组表示:“(宝安工会工作模式)对全国蓬勃发展的2200多万家乡镇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发达地区有较强的典型示范作用。”

图片2.png

全国工会“宝安工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省总工会供图

  1997年3月,全国省一级工会、地市级工会250多人在宝安召开“宝安工会工作模式”的研讨会,推广这个在工会历史上,解决了工会领导体制、组织形式、运作机制等三方面问题的典型。

  据了解,在后来2001年修改《工会法》的时候,“宝安工会工作模式”的经验还为它提供了依据。原有的《工会法》要求工会建立到区一级就可以了,但是宝安的经验证明,工会建立到镇一级非常有必要。为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工会法》进行修改,增加“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的联合会”的内容。

  新时代新模式

  广东工会发力把新业态劳动者“聚”起来

  在新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运用,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日渐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图片3.png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工会举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元宵茶话会。单位供图

  “以广州市的外卖骑手为例,在工联会成立前,广州的外卖骑手从业者就有将近20万人,随着行业的发展,劳动用工的去雇主化、劳动关系灵活化,就需要更多社会组织去关心关爱灵活就业的群体。”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秘书长、网约配送工联会、货运行业工联会主席何丽敏介绍,广州市网约配送工联会成立于2022年1月,现已覆盖广州市内美团、饿了么、盒马、顺丰同城、达达、朴朴等14个外卖配送平台。

  她认为,目前推动新业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痛点:一是,新业态群体对建会入会缺乏全面的了解,很多新业态劳动者对工会的了解还停留在基础的送福利上,对于工会涉及到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的方面缺乏了解。二是,网约配送行业企业大部分总部和分公司比较分散,而且企业实行垂直管理化,对组建工会缺乏重视。三是,根据行业用工形式的特殊性,骑手群体大且零散,缺乏系统规范的企业管理,导致一定程度上平台不具备传统企业工会与会员间的关系。

  那如何把新业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广东工会始终把工会基层建设作为关乎工会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伟东介绍,近年来,省总工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业态就业人员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三新”领域工会工作意见》和《加强全省快递行业工会建设的意见》,不断扩大工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图片4.png

2021年广东省基层工会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召开。林景余摄

  2021年,发布《广东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集中行动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推行企业、行业、区域、网上相结合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有影响力的新业态工会工作典型,最大限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广东省各级工会以完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集中行动任务为牵引,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导向,守正创新,多管齐下施力,因地制宜入手,总体建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机制、工会组织体系、维权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全面完成全总、省总工作部署,全省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图片5.png

省总慰问“双十一”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林景余摄

  “工会为骑手提供了专属意外医疗互助保障,陪伴我们成长,是我们最贴心的‘娘家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年前夕工会组织的年夜饭,现场氛围很活跃,大家聚在一起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来自广西的女骑手黄芬妹2021年加入了美团工会,她坦言,自己到深圳打工已经很多年,就是一直没有找到家的感觉,加入工会后一系列的关怀活动,让她心里暖暖的,更有归属感。

  聚焦新业态领域,广东工会持续开展“暖工行动”系列活动,结合节假日和快递旺季等重要时点,开展全省关爱服务新业态从业人员的送温暖、送保障服务项目。大力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电风扇(空调)、报刊书籍、应急药品、充电充气工具等基本设施,如今,职工服务中心、司机之家等职工之家遍布全省各地。此外,聚焦职工群众身心健康,开展免费送健康体检活动的同时加强健康知识的宣讲,开展职工健康“心”行动,鼓励基层工会设立心理咨询室,更好地保障基层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通过各式各样暖心的关怀行动,广东工会将灵活就业群体、各类平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成为破解新业态就业职工生活上、工作上难题的有效实践。

  • 大事记

  1982年12月17日,深圳新南新染厂(现为中冠印染有限公司)成立工会。这是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建立工会,由此开创了我国外资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

  1984年7月,省总向茂名石油公司露天矿工会发出第一份“职工之家”证书,并召开现场会,部署在全省范围开展“整顿基层工会,建设职工之家”工作,“建家活动”由此成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载体。

  1995年,深圳市宝安区工会创建了镇(街)、村、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宝安模式”。

  2002年10月,珠海市总在翠珠工业区举办工会活动的现场,发动职工入会,一次活动现场入会数千人,为方便农民工入会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省总工会推广珠海市总的经验后,全省工会组建工作进一步发展,至2003年底,广东工会会员首超1000万,稳居全国第一。

  2005年,佛山市镇(街)工会实行体制改革,全部建立总工会。成为全国第一个镇(街)全部建立总工会的地级市。在工会组织体制创新方面率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8年中国工会十五大修改工会章程,规定了镇(街)可建立总工会。

  2006年,敦促沃尔玛中国总部成立工会,开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

  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超额完成了全总下达给广东省的农民工入会任务。

  2017年11月22日,在中山召开现场推进会,向全省推广该市探索“三个一批”建设取得的新经验。

  2018年,以职工100人以上、世界和中国500强、上市公司、企业法人代表有政治安排、发生过劳动纠纷的企业为重点,全面开展基层工会建设集中攻坚行动,攻克了一批多年的建会老大难企业,基础扎牢、成效显著。

  2019年3月15日,在茂名召开全省工会组建工作会议暨“三个一批”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和推广“三个一批”建设经验。

  2021年6月至11月,开展全省工会系统机关干部蹲点联系基层活动。

  2021年9月,发布了《广东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集中行动工作方案》,“广东新业态入会”小程序上线,11月“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正式启动。

  部分内容整理自《深圳口述史》

  策划:汤文诗 邓佩莹

  采写:邓佩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