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掌舵人罗国伟:创造出全国“隐形冠军”|致敬南粤工匠⑨

2020-05-14 来源:南方杂志
分享:

  

  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制造。工匠精神,成为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词。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广东制造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 2019 年“南粤工匠”推荐学习活动,20 名“南粤工匠”从全省千万劳动者中脱颖而出。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南方》杂志推出“致敬南粤工匠”系列报道,倾听一线南粤工匠们的精彩故事,追寻“工匠精神”的南粤特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更多产业技术工人前行。

  【本期人物】

  罗国伟

  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榜样力量

  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毛头小子”,到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掌舵人,罗国伟用行动诠释了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2015—2019年,罗国伟主持研发的创新产品累计新增产值达1.05亿元。

  2019年9月6日,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汽车用复合材料零部件热塑性智能化生产线开发”项目启动会,在位于肇庆四会市的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公司”)举行。不久前,该项目落地亚太公司,得到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并获得1000万元项目资金的支持,创造了四会市企业单个项目获得扶持资金总额的纪录。

  创新,是亚太公司最重要的底色。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亚太公司是汽车用雨刮不锈钢支条行业的全国“隐形冠军”。而在十几年前,亚太公司还只是一家专营不锈钢线材、几乎没有研发人员的普通民营企业。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亚太公司总工程师罗国伟的努力。“一路走来,深刻体会到‘创新’对公司发展的巨大助推作用,也深感‘创新’让自己不断得到成长。”罗国伟说。

  从“小雨刮”里淘出“大市场”

  2005年,罗国伟接受亚太公司董事长朱增余的邀请,来到公司担负起一个重要使命:帮助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

  彼时,罗国伟只有24岁,被员工看成是“毛头小子”,很多人带着疑惑的眼光在看他。而且,他还只是来临时帮忙的。

  “通过构建先进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罗国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认定了这条路,他就铁了心干下去。在公司的会议上,他拍着胸脯对员工说:“别看我年轻,我会把亚太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通过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罗国伟整合资源,最终建立了一套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制度。仅用了5个月时间,公司就顺利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此后公司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罗国伟一战成名,并最终留在了亚太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那个时候,公司还没有技术研发部,产品只有单一的不锈钢线材,年产值仅1000多万元。碰到国内不锈钢线材市场不景气,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2006年,罗国伟带上公司生产的产品前往广州琶洲参加不锈钢线材展览会。展会上,有一位台湾商人表达出与亚太公司合作研发生产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的意愿。

  “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虽小,但对质量要求极高。它不仅要求很细,而且压出来的两条支条要叠加起来成一线,绝不能有毫厘之差。”罗国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这款产品的专用设备。

  尽管公司规模不大,面临着资源不够丰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但亚太公司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罗国伟和朱增余都认为,这是转型升级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对于陌生的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生产领域,亚太公司摸着石头过河,并由罗国伟参与组建了研发小组。罗国伟一边寻找有关专业书籍学习,一边四处求教,还请来了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的教授作技术指导。为了及早研发出新产品,罗国伟和研发小组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泡在实验室。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设备陈旧、经验缺乏等原因,新产品的研发道路并不平坦,有些技术人员泄气离职而去。罗国伟始终没有放弃,他协助董事长带领研发小组不断试验探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两年后,也就是2008年7月,亚太公司终于成功开发出生产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的专用设备。接着,罗国伟又协助董事长带队开发出第二代、第三代生产专用设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亚太公司反而逆势上扬,新增产值实现翻番。“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是我们的第一代创新产品,虽然是小产品,但却有大市场,让我们安稳度过了全球金融危机,实现了公司快速发展。”罗国伟说。

  如今,亚太公司在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行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70%,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隐形冠军”,还成为全球排名前列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的长期合作伙伴。  

  罗国伟(右一)带领团队研发出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使公司在该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70%,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隐形冠军”。

  “二次创业”离不开创新

  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亚太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9年,亚太公司正式成立技术研发部,由罗国伟担任部门经理。

  在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生产领域,罗国伟带领团队不断改进深挖、钻研技术,获得了21项相关专利。罗国伟还参与主持制定了《机动车雨刮用不锈钢支条》《环保型不锈钢光亮线》2项广东省地方标准。

  2010年,罗国伟代表公司主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成功。2011年,罗国伟主持申报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100万元经费支持。此后,公司成立“肇庆市金属材料精密塑性加工工程技术中心”,2013年升级为“广东省金属材料塑性加工(亚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罗国伟担任副主任。

  与创新相伴随的,是亚太公司的飞速发展。罗国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08年以来,公司长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率,如今的产值已是当年的10倍左右。

  “创新引领企业发展,这已经成为亚太公司的核心精神。作为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亚太公司近年来与诸多国内知名院所合作。同时,政府每年也会给我们诸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罗国伟说。

  2015年,亚太公司开始了“二次创业”,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领域。罗国伟兼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带领科研团队开展新技术研发。“尽管汽车雨刮不锈钢支条市场的利润很丰厚,但我们的目光不能局限于此。企业要走远路,就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转型升级。”罗国伟说。

  几年来,罗国伟主持公司研发管理工作,主动与科研院所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了“广东省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仅2017—2018年,罗国伟参与研发的碳纤维汽车零部件就新增销售额近3800万元。2015—2019年,罗国伟参与研发的创新产品累计新增产值达1.05亿元。亚太公司获得“创新中国2018年度新锐科技企业”“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百强企业”“肇庆市政府质量奖”等荣誉及奖项。

  罗国伟也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在罗国伟看来,“我并不比别人聪明或是比别人运气好,我只是在工作上持续努力,把每一次创新当成事业来做”。  

  2017—2018年,罗国伟主持研发的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新增销售近3800万元。

  从“门外汉”到“技术专家”的逆袭

  从2005年进入亚太公司至今,罗国伟从无到有培育了一支20人左右的专业研发团队,并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此外,他还以公司总工程师的身份,作为主要参与人协助董事长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蕴博及其创新团队,并与广汽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长期开展合作。

  其实刚进入公司的时候,罗国伟只有初中学历。“进入公司管理层,尤其是主持研发工作后,才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罗国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罗国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一开始,罗国伟大量阅读管理类、技术类的书籍,以补足创新的短板。2011—2013年,罗国伟完成了大专学习;2013—2017年,他又先后取得了两个学校的本科学历。近几年来,罗国伟代表公司主导了多项广东省及国家标准的编制。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今,他又在攻读标准化工程的本科课程。

  2015年,亚太公司开始进入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领域。对于复合材料这种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罗国伟并没有害怕,而是从零开始学习相关知识。

  罗国伟买来了大量关于复合材料的专业书籍,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哪里有展会或者讲座,他都会跑去听去学,近的如广州、深圳,远的如上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次到科研院所出差,或者邀请科研院所专家来公司考察,他会带着问题不断请教。有些时候为了研究一个问题,他会搜寻许多专家意见。  

  罗国伟参与组建了“广东省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主持制定了多项广东省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

  经过足足8个月的反复学习钻研,罗国伟逐渐从复合材料的“门外汉”变成了技术专家。在他的带领下,亚太公司也快速成长为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新生力量。近几年来,罗国伟参与制定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的高温耐碱性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及《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等多项广东省地方标准。目前,罗国伟代表公司牵头联合广汽集团等6家单位制定的《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覆盖部件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已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

  “可以说,是创新倒逼着我成长。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罗国伟说。

  

  总策划丨冯建华 石雄东

  统筹 | 郭芳 宋善斌

  执行 | 刘龙飞 郭佩霖 夏梦 温柔 史成雷 李卓华 卢益飞

  本期报道 | 史成雷

  视觉 | 曹力思 林晓龙

  校对 | 杨明珠 潘经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