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总工会:在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中彰显工会更大作为

2023-10-09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许接英
分享:

  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江门市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省总工会工作安排,以全面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市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作出江门工会更大贡献。

  聚焦思想引领

  广泛凝聚职工磅礴力量

  江门市总工会切实担负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不断擦亮“工”字特色宣传教育品牌,组织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推动职工群众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江门工会十六大以来,推评全国、省劳模和先进集体25个(人),加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传力度,组织劳模宣传宣讲活动226场次,参与职工约1.3万人次。开展“劳模辅导员开学第一课”,以“舞台展演”形式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

  打造职工思想交流品牌,“幸福客厅”职工访谈主题活动覆盖江门市75个镇(街、园区)。举办“好人·好报”学习宣讲活动35期,创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模式。

  五邑工人运动博物馆成功获评首批广东省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新会劳动大学获评粤港澳大湾区职工交流基地。

  聚焦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用彰显

  江门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精准对接、主动服务市委“六大工程”,工作不断出新出彩。

  大力实施“产改”13项措施,推动落实16个“产改”试点任务,43家企业纳入省、市“产改”台账管理。组织开展江门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三大工程”、行业性技能大赛32场(工种)。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五小”创新活动,覆盖职工近百万人(次)。

  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联合团委、妇联举办“求学圆梦”学历提升班、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班,资助产业工人超过600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0多场次,培训职工超4万人次。

  出台工会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11条措施,不断巩固县级工会“东西合作结对组团促发展”专项工作成果。

  持续实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政策,累计为全市近2000家企业返还经费2.2亿元,为小微企业减负达6400多万元。

  开展绿美江门工会行动,建设江门市劳模工匠林等多个以劳动文化为主题的园林,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工会“劳模红”主动服务“江门绿”。

  聚焦普惠服务

  构建完善多维职工服务体系

  江门市总工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围绕“普惠+常态”“特色+精准”,持续构建完善多维职工服务体系。

  服务阵地提档升级。江门市累计建成各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及便利型阅读点759家、“爱心妈妈小屋”472个、“职工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175个,镇(街)职工服务中心(站点)50个、新业态职工服务站点95个,全方位服务全市广大职工。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近5年来,江门市总工会共推动90万人次参加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累计发放互助保障金约7000万元,帮助2.4万名职工渡过难关,作为省级标杆示范点,历年业务量稳居全省第二。今年以来,已精准识别313户困难职工,开展医疗救助、金秋助学、生活救助、中秋慰问,发放帮扶金470多万元,帮助3335名患病职工,发放互助金800多万元。

  服务领域持续拓展。工青妇联动打造服务职工品牌,各级工青妇联合举办交友联谊活动176场、621对青年男女牵手成功,开办职工子女托管托幼班281个、惠及职工家庭7595户。创新推动“爱心驿站+零工市场”相融合共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服务阵地,已投入使用“就业驿站”43个。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留江过大年”活动,发放“留江礼包”积分300万元,惠及1.5万名职工。

  聚焦权益保障

  全面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江门市总工会以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不断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三方劳资沟通协商联动工作机制,市、县、镇三级劳动争议诉裁调对接机制。

  依法维权能力稳步提升,组建由605人组成的基层网格管理工作队伍,运用大数据开展维权服务网格化管理。深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群体走访排查,处理各类信访诉求和劳资纠纷178宗,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近900万元。

  打造江门鹤山市中欧工业园区职工服务中心并组建劳动关系协商联处中心,由“工会+人社+司法+法院+园区”专人驻点,获评全国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

  聚焦改革创新

  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建设

  江门市总工会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大力加强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

  强化党建引领,联合江门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职工服务阵地与党群服务中心共建项目,以阵地为载体,促进资源共享共融,做实“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推动实现党建与工建协调呼应、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全市现有基层工会6135家,会员67万人,其中,2023年新建基层工会326家,新发展会员2.5万人。推动建立覆盖镇(街、园区)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劳动争议义务调解员、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共5441人的“三支队伍”,直接服务基层工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不断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干部蹲点联系基层工作,选派优秀工会干部38人,组成1个蹲点工作组和6个联系点工作组,指导推进规范化建设的基层工会120多家。面向县、镇工会干部开展培训9场次,培训800多人次。

  推动数字化赋能,加大对“粤工惠”平台推广和使用力度,开发工会系统“中国侨都·数字名片”,绘制“邑工会电子地图”,并推动“江门智慧工会”升级改革方案纳入江门市第三批政府侧流程再造工作任务。

  聚焦新业态劳动者

  推动工会工作实现新突破

  江门市总工会以构建职能型、功能型、赋能型、储能型“四型”工会,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市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69个,发展新业态工会会员2.7万人。

  拓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渠道。成立新业态行业工会工作领导小组,由江门市总工会主要领导挂帅,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列入江门市人大年度调研课题。推动快递、货运、网约出行、网约配送等关联企业建会58家,创新建立新会区电子商务行业、蓬江区五邑万达广场商圈、恩平市物流寄递行业等县级以下新业态工联会10个。

  拓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党群服务阵地。加强党群资源共享,持续拓展工会服务设施、服务场地的功能,江门市建有新业态职工服务站点95个,选树鹤山雁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爱心驿站,创新推进党群业务在阵地建设、民生服务、思想引领等三方面相互融合,打造党群阵地一体化建设“江门样板”。广泛开展送思想文化、送温暖关爱、送法律服务、送技能提升等“八送”活动,惠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3万人次,帮助工会1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难会员子女实现“微心愿”。

  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治理体系。指导江门市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全省首创“新”帮手平台,开通新业态劳动者“关键小事”代办通道,组建覆盖全市的146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代办员”队伍,专人协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有关部门沟通诉求,帮助“跑腿”代办。创新打造“骑行之家”工会服务模式,吸引2800多名众包兼职外卖配送员加入工会,组建了骑手应急小分队、“侨乡蓝骑”消防公益服务队、交通义警队、骑手互助志愿队等多支基层治理队伍,结合志愿服务引导培育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骨干队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