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的脸上布满汗珠 车志辉/摄
全球首艘智能商船“大智”轮、亚洲最大智能绞吸挖泥船“昊海龙”号、我国首艘双燃料多用途气体运输船“宏利”号……一艘艘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在这里交付离港。近日,由主办、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承办的“我们的时代——广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周年”摄影名家采风主题活动,走进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文冲厂区(以下简称“黄埔文冲”)。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理事,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师杨惠耘和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航拍委员会会员、广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车志辉深入船舶生产一线,用镜头记录下新时代造船产业工人紧张忙碌的劳动影像。
▲两名工人正在船体外部喷漆,该船预计十月出坞 车志辉/摄
▲在船体外部,一名工人正在作业 车志辉/摄
▲一名女工正在刷漆 杨惠耘/摄
走进文冲厂区码头,一艘即将交付的集装箱船停靠在岸边,工人们正在船上进行收尾阶段的各项作业。据介绍,黄埔文冲是我国支线集装箱船主要建造基地。
近年来,黄埔文冲不断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深入推进“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工程,并全面优化党员调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船上工作的工人 车志辉/摄
▲一名女工正在进行切割工作 记者郗建新/摄
黄埔文冲不断加大对技能人才的投入力度,近五年来,已累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27场,共26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合格证考核2200余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3期共2200余人。
从业14年的船舶钳工许立干对此深有感触,“从中级工到技师,随着技能等级的不断提升,我的收入也年年递增,生活也越来越好了。”2015年,许立干因为技能突出,转为公司正式职工;2018年,通过公司的人才引进,他“圆梦”落户广州。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