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读点亮人生】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李毅萍:加快建设“网上电子职工书屋”

2020-11-08 来源:、南方+
分享:

  “现在的公益性阅读资源比以前丰富多了。”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工作了30年的副馆长李毅萍深切地感受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公共阅读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大大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

  “越来越多人来图书馆,我们才有成就感。”李毅萍希望,大家要善用包括职工书屋在内的公益性阅读资源,职工书屋的建设要适应年轻一代(尤其是“数字土著”)阅读习惯的变化,加快建设“网上电子职工书屋”。

  公益性阅读资源变丰富了

  “人的金钱是有限的,但读书是无限的。”李毅萍从小就喜欢阅读,为了读到更多的书,她想了不少方法。“读书时期很幸运,我所就读的学校配置了图书馆,虽然地方小,书也不太多,但至少有一个地方让我可以方便地借到书。”除了图书馆,以前还流行在书店租书。“租金按天来算,我和同学凑钱一起租,争取一天读完一本书。”

  李毅萍认为,丰富的公益性阅读资源,对培养阅读习惯、营造阅读氛围非常重要。她回忆起10年前,和同事们在粤东西北一些较为落后的市县,看到不少山区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很贫乏,架上破损陈旧的图书深深触动了她们。“于是我们开展了‘爱心阅览室援建志愿服务项目’,为贫困山区孩子们送去优质的精神食粮”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省20个地级市的38个县,援建了107间爱心阅览室,累计从市民手中募集到超过30万册书籍,捐赠给这些爱心阅览室。”

  例如深圳被称为“图书馆之城”,可以说是我国建设最早、模式最为完备的图书馆之城。它的特色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没有边界”,在地域和空间上表现为全覆盖,在文献资源上做到互联互通,在服务上实现平等开放,并且注重培养社会大众的阅读风气。“可以说,深圳已经不仅限于‘图书馆的城’,而是成为一种现象级的‘阅读之城’,所以早在2013年深圳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名至实归的,深圳人民是非常幸福的。”李毅萍说。

  职工书屋要适应年轻一代阅读习惯

  “除了图书馆,分布广泛的职工书屋、在旅游景点设置的书吧,都成为了提供免费阅读的阵地,大家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李毅萍说。

  目前,广东的职工书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模式 。李毅萍认为,这一模式的特色是多方合作共建。其中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书馆与企事业单位共建职工书屋“图书馆分馆”或“流动图书站”、图书馆和工会共同配送图书到职工之家。部分职工书屋已纳入当地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方便职工就近享受优质服务。

  如何深化发展这一模式,李毅萍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职工书屋在纸质文献的更新上应该多方发力,尤其要借助当地公共图书馆文献调配的作用,职工书屋可以借着图书馆推进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东风,及时融入,共享资源。其次,在职工书屋的运营和阅读推广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也乐意为提供专业的指导或建议,共同推进全民阅读。最后,职工书屋的建设要适应年轻一代(尤其是“数字土著”)阅读习惯的变化。全国总工会已经建设了“网上电子职工书屋” 。在数字化阅读推广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二者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

  此外,李毅萍提出“亲子共读”的建议,“城市里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把职工书屋利用起来,把自己的手机利用起来,把公益性网络阅读平台利用起来,每天哪怕花5到10分钟录制一段读书的音频传给孩子,那即使不在孩子的身边,也能够不缺位于孩子的成长,并在共读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李毅萍认为,这一种远程“亲子共读”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增进外地父母和留守孩子的感情,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童年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有利他们健康成长。

  (编辑:邓佩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