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注重” 把牢“五个方向” 统筹推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走好走实

2022-11-30 来源:佛山市三水区总工会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佛山市三水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区,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部分职工的焦虑感和压力感与日俱增,关注和关心职工的心理状态成为工会履行好“娘家人”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三水区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以满足职工需求为宗旨,加强部门协作,引入社会资源,持续深入开展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提升了全区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大局稳定。

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一、坚持“五个注重”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创新工作

  (一)借东风、建平台,注重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力。借助2021年区政府把“粤心安”工程纳入“民生十件实事”的有利时机,顺势而动,借势发力,主动出击,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妇联等部门,主动把项目融入相关部门的工作环节,统筹推动。依托职工服务中心、“心灵驿站”等阵地,发挥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的力量,搭建区镇两级工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通过以点带面,逐步辐射,逐步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镇街和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服务先行,注重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便捷化。考虑到该项目在该区属于“新生事物”,三水区总工会没有按照诸如找试点等传统工作方式逐步推进,而是一步到位,由区总工会购买服务,利用各种时机和方式,通过粤工惠平台和各基层工会赠送给职工群众,让广大职工群众体验到好处和实惠,并以此口口相传。与此同时采用“流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直接送服务上门,为职工群众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比较精准地反映出企业职工对这项活动开展的接受程度,方便我们作出项目的评估;二是可以让职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心理健康服务,从而降低职工的心理顾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项活动深入人心,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很多企业从开始充满顾虑到主动要求参加,很多职工由开始的“被动式”服务转化为“主动式”接受服务。

  (三)高位带动,注重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了使该项工作长期化和常态化,三水区总工会搭建起佛山市内首个区级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考虑到三水区各个镇街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按照以往以镇街总工会为单位推广的形式,而是先直接在区级层面建立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从服务和技术上全方位辐射各镇街和基层工会。以此为基础,支持各镇街和基层工会搭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力争实现心理健康服务长久化、常态化、活力化。

  (四)注重创新形式,构建双赢格局。在搭建区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过程中,三水区总工会通过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而不是以直接投资的方式与专业机构合作。具体做法是由工会制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标准,服务中心软硬件的投入由第三方机构负责,在各方面条件都符合三水区总工会的要求基础上,再购买相应的服务名额予以扶持。该做法既可以减少工会经费压力,减少投入成本,从而把更多的资金服务职工,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与此同时合作机构可以依托工会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达到双赢的新格局。

职工心理健康测评服务

  (五)注重规范运营,建立心理健康服务阵地标准体系。在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整体过程中,三水区总工会始终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的建设原则。在与第三方的合作中,整个心理健康服务基地所有装修设计和设备设施必须按照我会的要求落实,并按照我会的指引开展服务。同时配套推进服务职工心理健康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专家团队,配备专职工会干部进驻中心以做好日常运行。

  二、把握“五个方向”巩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成效

  (一)建立规范化模式。拟制定《工会系统心理服务中心评估指标体系》和《工会系统职工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手册》等标准,对区镇各级心理服务阵地环境建设、软硬件配置、岗位职责要求、人员架构、各类服务具体操作流程及评估指标进行了规范指引。

  (二)进一步整合提升。一是拟在新建的区工人文化宫按照高标准建设新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力量,通过为专业机构提供场地设施、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举措,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育孵化,并做好跟踪服务;三是以点带面向镇街和企业全面铺开,逐步建立区、镇、企业三级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部门协作。一是加强部门间的联动合作,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种资源,因应职工需要,设计多元化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二是通过利用各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各类阵地精准化对接不同企业和职工需求,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

  (四)加强配套丰富服务形式。一是运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向进行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帮助职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二是把心理健康服务“流动车”开进企业,将服务更直接、更便捷地送到职工群众里面;三是依托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和专家团队,直接进企业,进园区直接服务职工。

  (五)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服务职工心理健康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组建专家顾问团队,提升全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培训,培养工会组织自己的职工心理健康指导师,打造专业、高效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三是建设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和职工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Baidu
map